背景:
四川渠縣是國家糧食生產先進縣,今年該縣要確保糧食播面180萬畝、產量67萬噸以上,實現“十六連增”。為實現此目標,該縣共整治撂荒地5.1萬畝,騰退低效經果林6000余畝,挖掘崗坡地、四荒地等潛力6萬畝,并新建高標準農田7.5萬畝,達到65.5萬畝。該縣實施種糧一體化戰略,引進“幫豪種業”開展水稻、玉米、大豆等“種芯片”攻關,使渠縣實現從買種向制種跨越。在此基礎上,該縣大力招引龍頭企業,不僅親自示范帶動現代糧油產業發展,并為廣大新型經營主體提供社會化服務,大大提高了糧食生產能力。全球知名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企業“中化農業”,在有慶鎮渠縣優質稻現代農業園區建起現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,充分代表智慧農業在渠縣的典范。該中心經理蔣正龍說,他們主要是通過MAP數字農業系統,與業主手中的MAP智農手機APP對接開展線上線下服務。物聯網智慧農業的發展推動了產業園的科學發展。

智慧農業設備系統帶來的便利
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,推動了傳統農業智能化、科技化的高效發展。在這里,無需進行傳統的人工作業,您可以根據需要一鍵式操控手機或者電腦進行操作。土壤墑情監測系統能夠實現對土壤墑情(土 壤濕度)的長時間連續監測。用戶可以根據監測需要,靈活布置土壤水分傳感器;也可將傳感器布置在不同的深度,測量剖面土壤水分情況。系統還提供了額外的擴展能力,可根據監測需求增加對應傳感器,監測土壤溫度、土壤電導率、土壤PH值、地下水水位、地下水水質以及空氣溫度、空氣濕度、光照強度、風速風向、雨量等信息,從而滿足系統功能升級的需要。農業大數據云平臺通過傳感器設備實時采集農業環境中氣溫、環境濕度、CO2、土壤溫濕度水分、棚外溫度、風速等數據; 通過WIFI等網絡將數據傳輸到服務管理平臺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。 生產者可以及時采取防控措施,降低生產風險; 同時,在智慧農業云平臺上,生產者可以遠程自動控制大棚灌溉、通風、降溫、保溫等設施設備,實現精準作業,省工省時。 以智能溫室為例:智能大棚 配備電動卷簾、排風扇、電動灌溉系統等機電設備,可實現遠程遙控功能。 農戶可通過手機或電腦登錄系統,控制溫室內水閥、排氣扇、百葉機的開關; 他們還可以設置控制邏輯,系統會根據內部和外部條件自動打開或關閉百葉窗機、水閥和風扇。 如溫室機電設備。目前,“中化農業”服務范圍涉及渠縣每一個鄉鎮,面積達3萬余畝,服務內容包括品種篩選、測土配方、直播、飛防、植保等,還要不定期舉行農民技術培訓。另外,公司還在園區集中連片打造了一個100畝的MAP示范農場,以做給農民看,并帶著農民干。